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6月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强化校外培训机构市场监管。

  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局长袁喜禄介绍,总局组织地方市场监管部门迅速组建专案组,在5月初对“作业帮”“猿辅导”两家机构开展检查的基础上,对新东方、学而思、精锐教育、掌门1对1、华尔街英语、哒哒英语、卓越、威学、明师、思考乐、邦德、蓝天、纳思等13家校外培训机构进行重点检查。检查发现,15家校外培训机构均存在虚假宣传违法行为,13家校外培训机构存在价格欺诈违法行为。市场监管部门对15家校外培训机构分别予以顶格罚款,共计3650万元。

  此次重点检查查办案件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关键词:“虚构、夸大、诱导”。比如虚构教师资质、夸大培训效果、夸大机构实力、编造用户评价、虚构原有价格等。

  有些课程原价几百元甚至几千元,但实际售价仅为1元,所谓的划线价并非真实、有依据。这些“优惠折价”看似给消费者带来极大的实惠,实际上是通过划线价和实际售价间的巨大利差,诱导大批家长去买单。

  三孩政策来了!鸡娃或躺平也未必能解忧

  “不辅导作业父慈女孝,辅导作业鸡飞狗跳”。近日,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丁延庆“吐槽”女儿的视频引发热议。丁延庆说,女儿几乎完美避开了父母的学霸基因,在“学渣”的道路上越跑越远。

  北大教授尚且为孩子教育头疼,何况普通大众。如今,“三孩”生育政策即将落地。“生得起,养得起吗?”,子女教育问题,无疑是众多家长最操心的话题。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有网友笑称“教育和房价,就像是避孕药,让人想生又不敢生”。为什么提到教育,家长们会如此焦虑?

  影视剧《小舍得》里的一段台词把这种焦虑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我们这一代人的困扰在于,将来我们的孩子,很可能考不上我们毕业的那些院校。孩子长大后,收入不如我们,职位也没有我们高,这或许是我们必须学着接受的事实。”

  为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鸡娃”成了众多家庭的选择。

  有些父母乐此不疲,有些家长无奈卷入,在内卷的大趋势下,没有人是赢家。

  如同一场没有裁判的跑步比赛,有人刚下场就抢跑,于是大家争先恐后地涌入跑道,规则成为一纸空文。

  在这场比赛中,遵守规则的人反而会成为受害者,即便默默“躺平”,也会承受“内卷”导致的代价。

  有家长称,大女儿因没有报学前班,导致上小学一年级跟不上教学进度,性格变得自卑敏感。这名家长因此得出一个结论:适当的“鸡娃”才是真正爱孩子。

  虽早有研究显示,提前学习的即时效应和早期竞争有违儿童发展规律,有损儿童身心健康,不利于儿童长远发展,但“提前上学”对孩子成绩的提升作用是那么及时且快速,让家长难以免俗。

  大量的教育培训机构也看准了家长们的焦虑,推出了花样繁多的“启蒙”“AI课”,即便部分课程打着“素质教育”旗号,本质却仍“换汤不换药”,目的只是让孩子提前接触小学课程。正因如此,“幼儿园小学化”始终是久治不愈的顽疾,“幼小衔接”改革步履艰难。

  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有效衔接,并首次提出幼儿园与小学“双向衔接”,减缓衔接坡度。

  同时,《指导意见》重申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对学前儿童违规培训,要求相关部门应根据有关线索,对接收学前儿童违规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严肃查处并列入黑名单,将黑名单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按有关规定实施联合惩戒。随着教育部门对部分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力度加大,“幼儿园小学化”的趋势或将有所减缓。

  说到底,家长和幼儿园、学校的教育理念无法达成共识,如何真正破解家长们的教育焦虑,仍需要社会各方集体发力,不仅为孩子“减负”,更应为家长“减负”。

  相关阅读

  “双减”政策施行在即 “鸡娃”现象能否缓解

  即将到来的"六一"是孩子们的节日,而让孩子拥有快乐童年也是全社会的共同命题。近些年来,教育焦虑、"鸡娃"等种种教育乱象屡见不鲜。为真正做好未成年人的减负工作,自今年以来,推进"双减"工作势在必行,落到政策维度来看,目前《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已经审议通过,同时,各地均已陆续出台政策,遏制教培行业中的过度资本化倾向和超前培训现象。"入法"加"新规",减负工作箭在弦上,那么家长们又是如何看待即将发布的"双减"意见?这一政策能否缓解"鸡娃"乱象?

  "双减"意见审议通过

  自今年3月开始,有关"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以及校外培训负担"的消息不胫而走,对此,教育部在3月底回应表示,今年教育部工作将围绕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和作业负担开展。5月21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上,"双减"意见正式通过了审议。

  会议还明确指出,未来要全面规范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管理,严肃查处存在不符合资质、管理混乱、借机敛财、虚假宣传、与学校勾连牟利等问题的机构,对培训机构收费标准进行明确,加强对机构的预收费监管,严禁随意资本化运作。

  尽管具体文件目前尚未正式发布,但种种讯号表明,"双减"意见已箭在弦上。

  从"双减"意见的文件名称来看,此次工作重点将集中在减轻校内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两方面。其中,校内作业负担的减轻更依赖体制内的教育改革,而校外的培训负担则需要市场、监管、政策等多方力量的推进。

  由此,在"双减"意见审议通过的同时,各地围绕校外教培机构在广告宣传、预付费监管等方面的地方政策也相继出台。具体来看,包括了海淀区的"教育培训行业广告发布重点内容提示书"、北京市教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北京市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管理办法(试行)》。

  同时,为做好对校外培训的治理工作,广东省也相继出台各类办法和监管措施。今年4月底,广东省教育厅发布提醒函,督促各有关校外线上培训机构尽快完成申报备案;广州市也于日前开展了教育培训广告专项联合执法行动,治理违规广告问题。

  苦于"鸡娃"的家长

  对于传闻中的"双减"意见,家长们的关注度一直很高。当前,不少学生在日常的学校学习之外,还上着各式各类的辅导班,更有不少家长拼着"鸡娃"。家长高女士告诉记者,自己的儿子昊昊今年读小学二年级,现在周末一共上着英语、乐高和美术三个课外班,已经算得上班里在外补习比较少的孩子了。"孩子年龄小,现在正是打基础的时候,不在外面上课外辅导的话我们很怕他跟不上。"

  据高女士透露,昊昊的同班同学里补习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孩子不在少数。"现在的数学课都叫思维课,还有上大语文培训、,写字课等等各类培训的孩子。基本上到周末的时候,孩子们都是一天上课外班,一天写作业,没有什么玩的时间。"

  当被问及对"双减"意见的态度时,高女士告诉记者,有关政策的传闻,她很早前就听说过,并且一直在关注着。"我非常支持在校外减负,大家都少上一些培训机构都能轻松。"同时,高女士表示,她身边很多选择"鸡娃"的家长都处在焦虑和比较的心态里。"孩子身边的同学都在上课,自己的孩子怎么能不上课?没有家长想自己的孩子落在人后,但是上太多辅导班确实负担重,所以如果大家能都少上一些,孩子和大人都能轻松点。"

  期待全方位减负

  如何才能告别"鸡娃",找回孩子们的"快乐星球"?对家长和学生来说,将"学"与"玩"有机结合实现平衡,保证"减负"落地,才是他们真正翘首以待的。

  "六一"将至,又一批新规将正式生效,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称《未保法》)颇受各界关注。其中的部分具体条款和"双减"意见的方向一致,从校内和校外两个维度作出框定,要求学校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义务教育阶段的未成年学生集体补课;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则不得对学龄前未成年人进行小学课程教育。从地方政策到"双减",再到新版《未保法》,减负和治理工作正通过"入法"加"新规"的方式推进着。

  而从校外回到校内,减负又该如何全方位落实?当提及昊昊校内的学习时,高女士也坦言,现在孩子们学习的知识相比她上学的时候难了不少。"我是85后,孩子上二年级在课堂上学的东西,我觉得和我当初五年级学的是一样的。"据了解,目前昊昊每天写作业的时间都在一个小时左右。"多的时候要写两个小时呢!"昊昊告诉记者。

  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看来,学校内部执行校内减负,最关键的是要提高教育的效能。"特别是一些就是农村的学校,或者是条件比较差的学校。当然管理部门也要提高、改善这类学校的条件来提升教育的能效。让学校的办学能力更加均衡,才能彻底地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