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身躯背着大大的书包,稚嫩的脸庞架着厚厚的眼镜……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对于这一问题,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近日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不能任其发展。习近平指示有关方面,要结合深化教育改革,拿出有效的综合防治方案,并督促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抓好落实。习近平强调,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近视将成为“国病”

教育部最近一次(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显示,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45.71%,初中生74.36%,高中生83.28%。北京大学发布的《国民健康视觉报告》指出,随着屈光不正快速低龄化,近视将成为影响当代和未来人口素质的“国病”。

在很多人看来,近视没什么大不了,实则并非如此。近视会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高度近视患者随年龄增长,发生白内障、青光眼、黄斑变性的几率更大,会影响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孩子患近视后,若不采取适当措施,度数通常会逐年加重,不仅会对身心健康造成损害,还会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

近视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生近视问题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加强新时代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8月30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八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严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片面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将视力健康纳入素质教育,将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课业负担等纳入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3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

《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明确了近视率防控目标,到2023年,力争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省份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到2030年,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下降到60%以下,高中生下降到70%以下。

必须综合防控

在诱发近视的因素(遗传、环境和营养)中,环境起的作用更大。光线昏暗、姿势不正确、用眼时间长,以及视物过近等都可能诱发近视。家长、老师必须帮孩子们改善用眼习惯、打造适合的学习环境、增加户外运动时间。

每天保证户外运动。户外运动对于保护视力的重要性已得到国内外大量研究认可。英国剑桥大学调查表明,儿童每周多在户外玩耍1小时,患近视风险将降低2%。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眼科学院专家唐纳德·穆蒂表示,5~9岁孩子的眼睛仍在发育,不同种类的户外光可以帮助眼睛在发育期保持适当的形状。因此,提倡从幼儿园时期就开始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有条件的每天增加1小时户外活动。双休日,家长应多带孩子接触大自然。

培养良好的读写习惯。不良读写习惯是导致近视的危险因素,写字时歪头、握笔时指尖距离笔尖过近(小于2厘米)的青少年近视患病率较高。所以,应培养良好的读写习惯,握笔时指尖距离笔尖一寸(3.3厘米)、胸部离桌子一拳(6~7厘米),书本离眼睛一尺(33厘米),保持读写坐姿端正,不在行走、坐车或躺卧时阅读,连续读写不宜超过40分钟。

学校课桌椅高度要匹配。合适的课桌椅高度应能使孩子坐下时,保持两个基本垂直:一是双脚平放在地面时,大腿与小腿基本垂直;二是手臂自然放在桌面上时,上臂与小臂基本垂直。学校应根据学生实际身高“量体裁衣”,而不应“一桌到底”,最好为学生提供可调节高度的桌椅,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保证采光和照明。读写应在采光良好、照明充足的环境中进行,并结合阅读字体大小进行调整,以避免眩光和视疲劳。

每天都做眼保健操。眼保健操可让眼睛放松,临床研究表明,做眼保健操相比不做眼保健操,可减少调节迟滞,改善主观视疲劳感受,从而有助于控制近视。建议学校每天都组织学生做眼保健操,周末由家长督促。

严格控制电子产品使用。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超过1小时,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10分钟,年龄越小连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越短。

膳食平衡,睡眠充足。家长平时要保证孩子的睡眠时间,确保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另外,营养均衡是视力良好的重要保证,可以多让孩子吃些鱼类、水果、蔬菜等。

留意近视信号。如果孩子有看东西经常眯眼、频繁眨眼睛、爱揉眼睛、看东西常歪头、斜眼看东西、经常拉扯眼角等习惯,要高度警惕是否患了近视,并及时就医。

不要拒绝戴眼镜。合适的框架眼镜是青少年防治近视的最佳治疗方法,不要拒绝佩戴。